作者: 馬源劭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4-12-25 09:02
黃河之濱,創新戰鼓猶酣。
微電子封裝陶瓷元器件,成功突破國外封鎖;一個氣動元器件,油氣混合缸實現國產替代,還占領了有關行業70%的市場份額;小小的新型二醚聚丙烯催化劑,不僅解決了“卡脖子”難題,反而比國外產品更具優勢……
創新者進,創新者強,創新者勝。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截至目前,全市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的企業數量比去年增長20%以上;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為40.02%,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達到12.3%,產值增速列全省第2位;全市科技服務業增加值54.24億元,增長13.5%,高于全省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增速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28.3%,高于全省19.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位。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產業突破,科技先行。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面向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面向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菏澤把科技創新嵌入產業發展各領域,推動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從門窗設備的配套氣動產品,到進軍大型裝備制造自動化設備領域,百帝氣動的成長之路,就是企業創新之路。”12月14日,鄆城縣百帝氣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發京表示。
百帝氣動是一家研發、生產氣動元器件、電磁閥、智能化氣動液壓工作站等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企業建設了山東大學智能化氣動技術研發中心、市智能化氣動技術研發實驗室、市氣動技術研發重點實驗室等科研中心,擁有專利17項、軟件著作權5項。成功研發出18個系列160多個規格型號的產品,已占據國內門窗設備行業所需氣動元件70%的市場份額,其中油氣混合缸這款專利產品完全替代進口。
定下調子,更要尋找路子。我市聚焦10條重點產業鏈急需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今年以來累計爭取各類科技計劃和獎補資金500余項、支持資金超1億元。
今年,我市“新能源汽車高效率矩形導體電機研發及產業化”等3項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成功立項;山東博達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獲批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組織實施“Micro-LED芯片高速測試分選技術的研發”等10項2024菏澤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突破計劃項目。“東明石化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UPC)技術”入選“山東好成果”。全市研發投入經費增長至57.58億元、同比增長48.9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科研平臺建設“多點開花”
動動手指,就能引進人才團隊、先進技術、投資機構……成立于2019年的中原技術市場,以菏澤作為面向中原乃至全國的橋頭堡,正不斷推動著技術要素集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正是‘中原技術市場’,促成了我們天厚新材料和山大教授白玉俊的合作。”定陶區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偉告訴記者。該公司自主研發的0.02mm平紋導電布、0.007mm無紡導電布等產品,攻克了本行業“卡脖子”難題,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截至目前,中原技術市場累計發布技術成果22388項、技術需求2329項、入駐專家2102人。今年以來全市技術合同登記804項,登記額197.38億元。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菏澤立足自身區位、交通等優勢,拿出了“后進者”的決心、恒心和信心,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科技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用科技創新賦能“四個定位”。
優質的平臺承載著項目的未來。目前,菏澤建有14家飛地研發中心;2家省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國際聯合實驗室,516家市重點實驗室;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7家;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2家,打造市技術創新中心205家;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認定院士合作協同創新中心16家,院士工作站8家;打造省級高新區、省級農高區各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1家、省級農業科技園12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總覆蓋率已超70%,高能級平臺正加快布局。
科技人才“大顯身手”
科技創新靠人才。在我市,人才戰略正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我市1位外國專家入選中國政府友誼獎;共組織29人申報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25人進入專家評審環節,1人入選;組織40名人才參加第六屆“創業齊魯 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7人獲得優勝人選,納入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管理。
為解決高層次人才難題,我市實施“菏科飛研”行動。實施意見指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布局建設飛地研發中心10家以上,實現重點產業領域全覆蓋;支持50家市內企業與市外高校院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依托菏澤市飛地研發中心引進培育研發人員500人以上。
山東大樹達孚特膳食品有限公司的成果“小分子活性肽定向酶解和分離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今年獲得了市科學技術青年獎。大樹達孚在蘇州建設了飛地科研中心。前段時間,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軍帶領市科技局、市招才引智服務中心主要負責人等一行專程到蘇州、南京開展高端人才招引與平臺搭建合作,與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段金廒進行了深入交流,聘其為由大樹達孚牽頭建設的山東省植物基蛋白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為大樹達孚下一步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
目前,我市推動各類科技人才合作層次持續提升、領域不斷拓展、形式更趨多樣、成效更加凸顯,為全市科技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當下的菏澤,恰如奔涌的黃河,在這片大地上,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記者 馬源劭